囊肿是长在人体某一脏器内,囊状的良性包块,其内容物是液态的。常常出现在肝脏、肾脏、卵巢上,有时一个,有时多个。
很多人体检结束以后,发现自己体内有囊肿,担心会不会有癌变的风险?需不需要治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看下去吧。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育龄期最为多见。
卵巢囊肿多为良性,除个别因扭转、破裂等表现为急腹症外,一般没有特异性症状。部分功能性卵巢囊肿可伴有月经紊乱、腹部不适等症状,多数会随着囊肿的消退而逐渐消失。
01
发现卵巢囊肿后怎么办?
大部分卵巢囊肿均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和随访观察。
绝经前直径<10cm 及绝经后直径<5cm 的无症状卵巢良性囊肿,可定期复查,及时关注囊肿变化。
绝经前有症状卵巢良性囊肿,建议微创手术行囊肿切除术。
绝经后有症状的卵巢良性囊肿,在充分告知患者的情况下,建议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或一侧附件切除及对侧输卵管切除术。
当超声初步检查考虑囊肿为“不确定性”或“可疑恶性”,可结合超声检查、多种恶性风险评估手段、肿瘤标志物和MRI检查。怀疑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建议由妇科肿瘤专科医生诊治。
02
什么样的卵巢囊肿容易恶变?
一般来说B超检查6cm以上的卵巢囊肿,或是双侧的囊肿,出现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大。
另外,如果囊肿内部不是很清亮,而是有类似血液的物质,或者是比较粘稠的东西,或者是一些实性物质,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
绝经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在绝经后女性患恶性卵巢肿瘤的风险逐渐升高。如果出现阴道流血流液、腹痛,甚至囊肿已经增大到腹部能触及,就要小心恶变的可能。
肝囊肿
肝囊肿是肝内单发或多发的囊性病变,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单纯性肝囊肿,其次是多囊肝病(PLD)。
多数单纯性肝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很少危及生命,但部分难治性患者可反复发作导致重要脏器和血管压迫或反复出现囊内感染和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肝囊肿以单发多见,发生率约2.5%~18%,女性巨多,以20~50岁年龄段多见,亦可多发,常合并肾囊肿。
目前研究认为肝囊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胆管发育过程中胆管板重塑异常导致胆管板畸形(DPM),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异常扩增,管腔增大,持续分泌液体。因此,DPM被认为是肝囊肿发生较重要的病理学机制。
多数情况下,肝囊肿的发展保持静止状态,增大不明显,绝大多数不会发生癌变。但临床上这两种少见情况需警惕:
囊肿样肝癌,常常被误诊为肝囊肿;
具有较长的肝囊肿病史,随访中观察到囊肿壁出现结节状,同时合并一些肝癌指标较高。
肾囊肿
肾囊肿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包块,囊内充有淡黄色透明液体。
临床上,肾囊肿可分为单纯性肾囊肿、获得性肾囊肿和成人型多囊肾三类。
单纯性肾囊肿
最常见的肾囊性疾病,通常为单侧和单发,但也可双侧或多发。发展缓慢,不影响肾功能,当数量较少、体积较小、无其他异常症状出现时,通常进行定期检测即可,密切观察。
当超过4cm、有压迫症状的囊肿需要及时处理。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
获得性肾囊肿
是指在终末期肾衰竭情况下,非囊肿性肾病产生的肾囊肿。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和(或)腹膜透析的患者容易患病。
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腰酸、腰痛、肉眼血尿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肾囊肿破裂、腹膜后出血、癌病等并发症。
成人型多囊肾
多为双侧性、多发性囊肿,常有家族史,为先天遗传性肾脏疾病。
一般在35~45岁时才出现症状,可有腰痛、血尿、蛋白尿、夜尿多、高血压、心衰,可并发尿路感染、结石、梗阻及腹膜后出血,少数有恶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