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我要和大家谈一谈癌性发热这个话题。癌性发热是癌症进展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常常提示着患者预后不良。那么,如何诊断癌性发热呢?
首先,我们要根据临床症状。癌性发热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低热,一般保持在38℃左右,多在午后体温上升,夜间可自行汗出热退。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疲、乏力、纳差、喜冷恶热等症状。同时,如果有原发肿瘤的各种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等,也符合癌性发热的诊断标准。
其次,临床检验一般白细胞升高不明显,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和现象,一定要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这些都是癌性发热的提示信号。癌性发热的治疗重在辨证,一定要因证施治,方能取效。一般认为,癌性发热是由于肿瘤快速增长,组织坏死而致吸收热。长期低热对患者身体消耗极大,患者体力下降,食欲减退,身体素质快速下降,免疫力减退,恶性循环,更加速肿瘤增长,加速患者死亡。
因此,有效控制癌性发热对患者生存很有意义。治疗癌性发热常用的药物包括退烧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同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冷敷、热敷等方法辅助治疗。此外,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提高抗病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找到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这是控制癌性发热的关键。
此时,中医学被认为是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中医认为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以恶性肿瘤引起的内伤为病因,脏腑阴阳气血亏虚,水湿瘀血内停为病机。晚期肿瘤患者以正气亏虚,邪气不散,脾胃运化不足,湿郁化热,湿热交阻为病机,症见身热汗出热不退等。癌性发热其症状多以低热或潮热反复交替出现,情绪波动多为诱因,心烦、口干苦便秘、舌薄黄。脉弦数为临症表现,病机为受邪之体本虚,邪人于里。停于半表半里之间,正邪交争诸症出现,属少阳阳明经病,治疗以和解表里为治疗原则。辨病加减采用大柴胡汤为基本方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癌性发热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晚期患者正气亏虚,抗邪无力,应在积极控制癌性发热的同时,适当应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以延长带瘤生存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晚期患者的治疗问题,给予他们最好的支持与帮助。
67岁谭先生,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虽然未进行手术,但经过三次介入治疗,病情有所控制。最近半年,他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以午后和夜间为主,最高体温达到了38.3摄氏度。尽管采用了物理退热和抗炎等治疗措施,但体温仍然无法降低,次日还会反复。
谭先生还出现了上腹部胀痛、纳差、恶心、呕吐和不欲饮食等症状。检查发现,他的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为癌性发热,中医诊断为内伤发热,属少阳阳明病症,符合大柴胡汤“心下满痛、呕吐、郁郁微烦、寒热往来”四大症。
根据病情,给他用了大柴胡汤的基本方剂,加上茵陈、清半夏、生姜、党参、仙鹤草、制大黄、枳壳、茵陈蒿、延胡索、炙甘草等药物,药用了一段时间后,谭先生的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大便通畅,纳食较前好转。虽然病痛缠绕着他,但他的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用药也不相同,大家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