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摄影、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超声、核素显像等方法。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肺癌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再分期及预后评估等。
影像学检查是无创检出和评价肿瘤的最佳方法,影像学信息使临床医师对于肿瘤预后的判断和治疗决策的制定都更有把握。
在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合理、有效地选择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1.胸部X线摄影
胸部X线摄影是胸部的基本检查方法,通常包括胸部正、侧位片。发现胸部X线影像异常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方法。
虽然X线摄影空间分辨率较高,但是密度分辨率低于CT,不易检出肺部小结节和纵隔、心包后等隐蔽部位的病灶,对早期肺癌的检出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推荐用于肺癌的筛查,目前多用于入院常规检查或胸部术后复查等。
2.胸部CT
胸部CT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高分辨率CT(HRCT):薄层CT重建影像技术可更好地显示直径<5mm的微小结节、中央气道内和第6、7级支气管和小血管,能更加敏感地发现微小肺结节并且明确病灶与周围气道和血管的关系。
高分辨率CT为薄层(0.625~1.500mm)扫描及高分辨率算法(高矩阵、骨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是胸部常规扫描的一种补充。
CT检查的优势:
①密度分辨率高,可检出长径仅2mm以上的微小结节及胸部X线摄影时隐秘或重叠区部位(如心影后、横膈上、纵隔旁、锁骨及肋骨投影区下)的病灶;
②容积采集,通过CT,特别是HRCT薄层重组和三维重建可全面分析并发现对良恶性肿瘤有鉴别意义的影像学特征,也有助于精准随访;
③对比剂增强检查可提供功能信息和全面评估。使用对比剂除了可提高病灶的定性能力、显示实性病灶的血供情况,还可帮助检出、区分血管和肺门及纵隔有无增大淋巴结,对做出更准确的肺癌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判断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等有重要意义。
3.MRI检查
MRI检查在胸部可选择性地用于以下情况:
判定胸壁或纵隔是否受侵;显示肺上沟瘤与臂丛神经血管的关系;区分肺门肿块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的界限;对禁忌注射碘对比剂的患者,是观察纵隔、肺门大血管受侵情况及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方法;对鉴别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复发亦有一定价值。
MRI特别适用于判定脑、脊髓有无转移,脑增强MRI应作为肺癌术前常规分期检查。MRI对骨髓腔转移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可根据临床需求选用。
4.PET‑CT检查
PET‑CT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评价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ET‑CT是诊断肺癌、分期与再分期、手术评估、放疗靶区勾画(尤其合并肺不张或有静脉CT造影禁忌证时)、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之一。
PET‑CT对于脑和脑膜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相对较差,必要时需与脑部增强 MRI联合诊断以提高检出率。推荐有条件者进行PET‑CT检查。
根据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以及国内专家共识,对于下列情况,有条件者推荐使用PET:
①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8mm 的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持续存在且内部实性成分≥6mm);
②肺癌治疗前分期,PET对于淋巴结转移和胸腔外转移(脑转移除外)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③肺癌放疗定位及靶区勾画;
④辅助鉴别常规CT无法判断的肿瘤术后瘢痕与肿瘤复发,如PET摄取增高,需活检证实;
⑤辅助鉴别常规CT无法判断的肿瘤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残存/复发,如PET摄取,需活检证实;
⑥辅助评价肺癌疗效(尤其是分子靶向治疗),推荐应用PE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5.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一般不用于肺癌的常规检查,常用于检查腹部脏器及浅表淋巴结有无异常,对浅表淋巴结、邻近胸壁的肺内病变或胸壁病变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还可用于检查有无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并可进行超声定位抽取积液。
6.骨扫描
骨扫描是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是筛查骨转移的首选方式。当骨扫描检查发现可疑骨转移时,可行MRI检查等进一步确认。
总之,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对肺癌患者进行分期诊断时,有条件者可进行PET‑CT和头部增强MRI检查,亦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胸部增强CT、腹部增强CT或超声(检查范围需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头部增强CT或MRI、全身骨扫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