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和谐医院肿瘤热疗中心! | 门诊时间 (无假日医院) 08:00至12:00、14:00至17:00
【广州和谐肿瘤医院】风险 | 导致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三大“罪魁祸首”,发生率最高达70%,必须引起重视……
发布日期: 2024-05-17

恶性肿瘤是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TIT)是影响肿瘤治疗进程最为严重血液学毒性之一。

CTIT的不良影响

CTIT是指由抗肿瘤治疗导致的血小板生成减少和(或)破坏增加,临床表现为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小板减少会增加患者的潜在出血风险,并且可能导致抗肿瘤药物剂量的减量和治疗延迟,甚至导致抗肿瘤治疗疗程的终止。

一项研究调查了609例恶性实体瘤和淋巴瘤患者,结果表明共有1262个化疗周期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25.6%的化疗周期推迟了化疗或减少了化疗药物的剂量。化疗延迟或化疗药物剂量不足会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缩短生存期。

因此,对于CTIT的管理,不仅需要关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更是常以减少出血事件、减少血小板输注、避免化疗延迟和(或)化疗药物剂量减少作为主要目标。

CTIT的风险因素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临床就已出现放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血小板对射线中度敏感,通常在放疗第7-10天开始降低,但是持续时间较长,有时甚至长达30~60天。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今的放疗已尽最大可能做到了对正常器官和组织的保护。但如果放疗部位覆盖长骨和扁骨部位,则容易引起骨髓抑制,导致骨髓短期内即出现一系列急性改变,如充血水肿、血窦扩张、微血管损伤等;如果持续放疗,骨髓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可致血小板持续下降。

image.png

随着新型药物的获批上市和治疗手段的进步,除了传统化疗药物,不断涌现的靶向、免疫、抗血管等非细胞毒药物也会引发血小板减少。

化疗药物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CTIT类型。常见导致CIT发生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铂类、吉西他滨和紫杉类等。

研究表明,CIT的发生率约为12.8%-21.8%,约6.1%-7.7%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程度达3级以上(血小板计数<50×109/L)。受CIT影响,约8%的患者推迟化疗1周以上,17%的患者后续化疗减量超过20%。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各不相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总体发生率约为5-70%。例如舒尼替尼可使61%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其中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比例为34%;奥希替尼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54%,发生3级以上的血小板减少为1.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20世纪90年代,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肿瘤领域应用逐渐广泛,随之而来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

目前数据表明,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约为0.4%-1.2%,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无法纠正时亦可致人死亡。药物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都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联合给药方式,尽可能避免血小板减少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

抗血管生成药物

作为首个在全球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类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9.35%,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位列第2。

阿帕替尼致血小板减少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在一项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中,阿帕替尼导致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13.6%;一项关于靶向治疗及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中,阿帕替尼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12.5%;一项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胃腺癌的研究中,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15%。

PARP抑制剂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是卵巢癌治疗的新兴模式,其导致的CTIT发生率为16.0%-61.3%,3级以上CTIT的发生率为<1.0%-33.8%。

抗体偶联药物

血小板减少症是抗体偶联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数据显示,在全球人群中,首个在实体瘤中获批的抗体偶联药物恩美曲妥珠单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20%-38%,3级以上的发生率为2%-13%;而在亚洲人群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更是高达52.5%-69.8%,3级以上的发生率为29.8%-45.0%。

image.png

单一药物因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相对较低,不同种类的药物联合(化疗联合靶向/免疫/抗血管、靶向联合靶向/抗血管、双免疫联合)则可进一步增加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而除了药物因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各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化疗联合放疗、免疫联合放疗)也已成为肿瘤的标准治疗,进一步增加了CTIT的发生风险。

药物联合

研究显示,吉西他滨+顺铂、紫杉醇+顺铂、长春瑞滨+顺铂三种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疗效相当,但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血小板下降风险明显高于另两组。因此,对于血小板减少高风险人群可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建议避免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的使用。

另外,现阶段多个肿瘤治疗指南一线推荐应用化疗与抗血管药物联合,研究表明贝伐单抗是铂类、紫杉醇方案联合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是铂类、培美曲塞方案联合致血小板减少的保护因素,故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过程中要根据联合的方案不同选择不同的管理策略。

放疗联合化疗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但同步放化疗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放化疗序贯。因此在追求抗肿瘤疗效的同时,放疗时机的选择也是值得考量的问题。

剂量强度

AGO1研究纳入了668例乳腺癌患者,对比不同剂量化疗疗效,结果表明,剂量密集新辅助化疗2周方案相对于标准化疗3周方案,可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改善远期生存,但剂量密集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更高。该研究表明相同的化疗药物由于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的不同,其疗效及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除治疗因素之外,患者自身因素和肿瘤相关因素,也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

患者自身因素

基础情况:年龄≥65岁、营养情况 [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 ] >9分、身体状况 [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 ] ≥2分、曾多次化疗、既往发生过严重的骨髓抑制或出血史、抗肿瘤治疗前血小板计数<75×109/L。

合并症: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术史、长期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等。

肿瘤相关因素

骨转移、多器官转移、骨髓浸润等。

写在最后:随着抗癌新药上市及治疗手段优化,CTIT数量不断增加,降低CTIT发生率可从其危险因素入手,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状况及肿瘤情况,个体化选择药物及剂量,采用合理的治疗手段和联合方式,达到减毒增效,持续治疗的目的。

目前对CTIT的治疗大多是升血小板药物的有指征用药及二级预防,今后可在升血小板药物的一级预防进行相关研究,可能使CTIT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进一步降低,保证抗肿瘤顺利进行,有望进一步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