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和谐医院肿瘤热疗中心! | 门诊时间 (无假日医院) 08:00至12:00、14:00至17:00
【广州和谐肿瘤医院】休息也无法缓解!52%的肿瘤患者都会产生的疲乏感,瑜伽凭啥成为一级推荐?
发布日期: 2024-05-20

癌因性疲乏(CRF)是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一种痛苦的、持续的倦怠或体力不支,与近期运动量不符,且不能通过休息缓解。


临床表现为持续2周以上出现倦怠,常伴有认知障碍及情绪低落等,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不适症状,约52%的患者存在疲乏困扰,严重影响患者重返工作、社会功能、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 

瑜伽是一种将精神与躯体相结合的身心运动形式,源于印度,由体位、调息和冥想组成,通过身、心等维度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癌因性疲乏指南》将瑜伽作为管理癌因性疲乏的一级推荐。

发病机制


CRF在癌症存活者中可持续数月至数年,1/4~1/3的患者可长达5年。目前医学界尚未有针对CRF的权威治疗方案,国内对CRF的重视度远低于国外。


01 西医可能的发病机制


1、细胞因子失调假说 


持续的炎症在CRF中发挥重要作用。化疗或(和)放疗引起的组织损伤可导致细胞因子活性升高。同时,研究显示,CRF患者的细胞因子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非CRF患者和健康对照者。


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可通过贫血、恶病质等机制诱发中枢性疲乏。


2、HPA轴紊乱假说


HPA轴调节诸多身体活动,如消化、免疫、情绪、能量储存和消耗。HPA轴紊乱假说认为,癌症或其治疗直接或间接扰乱HPA轴,引起内分泌变化,从而诱发CRF。


细胞因子(如IL-1、IL-6、TNF-α)、5-羟色胺水平和睡眠障碍可能导致HPA轴紊乱。有研究表明,CRF患者皮质醇浓度较健康人低,提示癌症患者可能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出现HPA轴功能变化和内分泌紊乱。


3、昼夜节律紊乱假说 


昼夜节律紊乱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可能增加肿瘤相关细胞因子[如IL-6、TNF-α、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产生。


皮质醇分泌的改变和昼夜节律的紊乱是HPA轴功能障碍的标志,而HPA 轴功能障碍又与各种临床条件下细胞因子信号的增加和疲劳有关。


研究显示,CRF受试者皮质醇的昼夜节律水平改变与疲劳有关。另一项研究显示,与非疲劳者相比,乳腺癌患者夜间皮质醇水平较高,斜率明显平缓。


4、5-HT失调假说 


5-HT的诸多功能包括:对食欲、睡眠、记忆、学习、体温等的调节,对心情、行为、心血管功能、肌肉收缩、激素分泌等的控制。


CRF可能是由于大脑5-HT水平异常高或低而导致的。


5、迷走神经激活假说 


迷走神经传入通道可被癌症或其治疗引起的外周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前列腺素和5-羟色胺)释放激活,从而减少躯体运动活动,调节躯体肌肉张力,并引起与疲劳相关的大脑区域持续性变化


6、外周性疲乏机制(肌肉代谢失调假说) 


三磷酸腺苷(ATP)是大多数细胞行使功能的能量源,大多数细胞的ATP主要是在线粒体内生成的。


ATP失调假说提出,癌症治疗时,线粒体的规则结构和功能通过不同信号转导途径被破坏,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ATP合成受阻,而骨骼肌是 高度代谢的器官,需要足够的ATP代谢,因此在线粒体功能出现障碍时,该类患者易出现疲乏症状。


此外,癌症患者常因食欲下降导致能量摄入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尤其严重。由于蛋白质类物质合成减少及某些代谢产物的蓄积,肌肉细胞内 ATP代谢发生改变,这也可能是CRF出现的原因之一。


02 中医的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CRF是人体阴平阳秘的生理平衡状态被打破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多由久病不愈或内伤不愈等引起。


有研究显示,CRF可分为6个证型:肾阳虚证、肝气郁结证、脾胃阴虚证、 寒湿困脾证、肺气亏虚证、脾气亏虚证。


CRF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脾、肺、肝、肾,兼有气滞、湿浊等病理学因素。从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出发,脏腑虚损、气血不足、阴阳失 调是CRF的主要发病机制所在。


image.png


影响因素


CRF为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肿瘤常见症状。


01 肿瘤性因素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通过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及神经传导,进而引起体重减轻、发热、出汗、贫血及疲乏。


image.png

CRF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症状,约1/3患者存在慢性疲乏,1/4患者存在持续疲乏,且持续时间>10年。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持续性疲乏者达40%。


02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因素


1、免疫治疗/生物治疗


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引起的CRF与患者接触内/外源性细胞因子(IFN及IL等)有关,且呈剂量依耐性。


2、手术 


手术是癌症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疲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麻醉方式及手术类型有关。手术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引起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代谢改变和应激反应。


3、放化疗


放化疗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组织细胞损伤、细胞毒性药物降解产物聚集和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等。化疗本身可导致贫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电解质紊乱等消化道症状。


4、其他


辅助内分泌治疗或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更容易出现CRF。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存活者中,56.0%的患者患有中重度 CRF。目前或既往接受ADT的前列腺癌存活者比从未使用者更易患CRF。

微信圖片_20240520150650.png

瑜伽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目前,临床常采用单独瑜伽运动作为癌因性疲乏管理的干预措施之一。瑜伽作为仅次于抗阻联合有氧运动的替代疗法,可对癌症患者的身体和认知维度疲乏具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效果。


另有研究也表明,结合至少2种干预的多模式或联合疗法可实现比单独治疗更显著的效果,产生协同作用。因此,推荐临床实践人员应用瑜伽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作为癌因性疲乏管理的首选替代疗法之一。


01 瑜伽运动干预应由多学科团队合作指导和监督


瑜伽运动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与多学科团队合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由多学科团队进行全周期管理,包括运动评估、方案制订、运动指导、运动监督 和不良事件处理。


  • 多学科团队人员应包括肿瘤领域从业者(如医生、护士),为患者提供关于在治疗期和康复期安全进行瑜伽运动的重要信息并开具瑜伽处方;


  • 主治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告知患者瑜伽运动禁忌证、动态评估患者健康状态、预防并及时处理运动不良事件;


  • 接受过瑜伽专业课程培训或拥有瑜伽资质的教练进行瑜伽指导并主导运动方案制订。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开展何种类型运动,其安全性不可忽视,虽然团队人员可通过启动运动前严格筛查、运动期间动态监测的双重机制预防运动不良事件,但针对瑜伽运动的具体评估指标、评估内容和应急处理方案仍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构建详细的全周期运动安全评估处理系统。


02 以患者个人需求和能力为原则制定瑜伽运动处方


由于瑜伽运动对象的年龄跨度较大,且患者癌症类型、分期、健康状态等具有差异性,因此,瑜伽运动处方制订应以患者个人需求和能力为原则,医护 人员应慎重为存在运动禁忌或运动风险的患者提供运动处方。 


  • 对于年龄较大、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选用温和的恢复性瑜伽,并适当减少运动强度和时长; 


  • 对于健康状况较好且对瑜伽具有较强偏好的患者,可选用相对激烈的哈他或阿斯汤加瑜伽,或与其他运动形式相结合。


目前,临床实践中关于瑜伽运动的具体参数尚无统一标准。


研究建议,每周≥150 min或每次60 min、每周3次或每次90 min、每周2次的运动总时长可能是合适的,与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发布的《体力活动与久坐行为指南》中推荐癌症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300 min中等强度运动相一致。

运动干预周期应为6~8周,既能最大限度发挥瑜伽运动短期内效益,又能减少因干预周期过长而引起样本高流失率,影响瑜伽运动效果真实评价。


03 瑜伽运动效果评价工具可选用疲劳症状量表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采用的疲乏评价工具多种多样,包括简明疲乏量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慢性治疗功能评估-疲乏子量表等。


微信圖片_20240520150811.png


微信圖片_20240520150834.png


我国临床最常用简明疲乏量表和Piper疲乏修订量表。然而,研究发现,简明疲乏量表虽条目少、较常用,但评价的疲乏维度单一、灵敏度较低,用此量表测量的瑜伽运动改善效应可能远低于其真实效价。


因此,建议临床人员可选用疲劳症状量表作为评价瑜伽运动对癌因性疲乏改善效果的主要测量工具。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