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是肿瘤临床诊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手段,有助于帮助判定肿瘤的良恶性、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决策。对于肿瘤科医生来说,常用的穿刺技术有很多种,适应症和禁忌症也各有所不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患者和临床工作者都担心其会不会导致癌细胞转移……
(一)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穿刺[1,2]
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妇科医生将腹腔镜技术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与开腹手术不同的是,腹腔镜需使用套管针经过腹壁穿刺口进行操作,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并发症,如腹腔镜穿刺孔部位转移(PSM)。
目前,普遍将PSM分为孤立性PSM(iPSM)和非孤立性PSM(Non-iPSM)两类,前者是指肿瘤仅在穿刺孔部位转移,不伴有其他部位转移;而后者则指同时伴有其他部位转移的PSM,Non-iPSM通常被视为全身转移的一部分。
PSM是腹腔镜手术后特有的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差异较大,短则数天,长则可达数年。发生机制可能与穿刺孔部位的肿瘤直接污染与种植、肿瘤细胞的雾化效应、烟囱效应、CO2气腹效应、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反应、手术操作、肿瘤自身的生物学效应等有关。
虽然肿瘤有在穿刺孔部位发生转移的可能,但并不代表所有的患者都会发生。据文献报道,妇科恶性肿瘤PSM的发生率约为0.4%~1.9%,机器人腹腔镜手术PSM发生率约为1.1%,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近。
其中,卵巢癌患者PS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高达1.96%~19.4%;对于卵巢癌晚期(FIGO分期Ⅲ~Ⅳ期)、高危组织学类型(G2/G3)、伴有腹水者,不推荐腹腔镜手术治疗,诊断性腹腔镜评估也应严格把握指征。
2023版《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穿刺孔部位转移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时,在资源可及的情况下,可采用加热、加湿的CO2气腹以期减少PSM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iPSM的患者,建议采用局部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的治疗方式;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PSM或Non-iPSM,建议采用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对于没有肉眼可见PSM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行预防性穿刺孔部位切除(PSR)以预防PSM的发生。
(二)肺部经皮穿刺[3,4]
对于肺部肿瘤而言,经皮穿刺活检是最常用的检验技术,指在X线透视下定位,或在B超指导下,或CT引导下,用细针刺入病变局部,抽取部分细胞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来确诊。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肺癌的总灵敏度可高达90%。
关于适用人群的选择,2016版《肺癌小样本取材相关问题的中国专家共识》指出,符合以下情况者均为经皮肺穿刺活检的适应证:
①新发现或在随访中增大的孤立性结节或肿块;
②既往无恶性疾病史的多发肺部结节,或已知恶性疾病史,但经治疗却不消散的结节;
③持续存在、治疗后吸收欠佳的肺部浸润性病灶;
④胸膜及纵隔病变患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穿刺技术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的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除了气胸、出血、胸膜反应、穿刺部位疼痛和空气栓塞外,肿瘤的针道转移也是其并发症,这也是人们一直争论和担忧的问题。
有研究显示针道转移发生率为1/10000;1980年Smith报道,针道转移发生率为0.5/10000;此后,也有研究报道,2144例经皮肺穿刺患者无一例发生穿刺针道瘤细胞种植转移。
虽然针道种植转移罕见,但也必须做好相关的防护,建议拔针时应插入套管内作为保护,以免活检获取物沿针道脱落;同轴技术也可以减少针道种植转移。
此外,在穿刺前,一定要明确患者是否有适应证及操作的可行性,充分评估利弊,将穿刺风险降至最低。
(三)肝脏穿刺[5,6] 肝脏穿刺活检(简称为肝穿活检),是肝脏穿刺活检组织检查术的简称,临床应用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虽然肝脏非侵袭性诊断方法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肝穿刺活检技术在肝病诊疗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肝脏穿刺活检在肝病患者临床诊疗中的主要作用包括明确诊断、评估预后(疾病分期)、协助制订治疗方案等。
肝穿活检可分为评估弥漫性肝脏疾病的肝组织活检或为明确肝肿块性质的活检,适应范围广。但如果考虑患者为肝血管瘤、肝多房棘球蚴病;或肝外梗阻性黄疸;或患者有明显出血倾向;或严重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或患者昏迷或因其他疾病不配合;或穿刺路径有感染病灶时,禁止使用肝穿活检。
需要注意的是,肿瘤针道种植转移也是肝穿活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也不得不防。如果发生针道种植转移,可通过外科手术或放疗处理。
(四)甲状腺穿刺[7,8]
细针穿刺活检(FNA)是甲状腺结节在治疗前获取病理诊断的重要方法,也是目前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诊断的最佳方法,其诊断敏感性可达65%~99%,特异性达可72%~100%。
2019版《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实践指南》指出,对于符合以下情况者,均为FNA的适应证:
①超声影像高度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髓样癌(MTC))或未分化癌(ATC)等恶性肿瘤,需在外科切除手术前或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治疗前明确病理性质者;
②甲状腺结节检查初期无明显的超声和(或)临床恶性证据,但超声随访观察显示结节的实性区域动态增大、血流信号动态增多、出现砂砾样钙化或断续的环状钙化灶等征象者;
③超声影像诊断虽倾向于良性甲状腺结节,但患方要求获得病理诊断结论者;
④有必要经FNA行进一步甲状腺肿瘤基因检测者;
⑤超声影像高度疑诊甲状腺相关的颈部恶性淋巴结或者不能排除恶性可能者。
对于行FNA的患者来说,虽然术后肿瘤细胞可能沿穿刺针道种植,但发生率极低,据文献报告的发生率约为1.2/106。
(五)小 结
尽管有文献报道说穿刺术后可能发生针道转移,但这属于低概率事件。指南也指出,穿刺并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也不影响肿瘤相关的生存。
国外大量的研究证明,穿刺活检造成的转移几率微乎其微。而且,现在做穿刺时,会在穿刺针的外面加一个同轴保护外套作为保护,可以避免活检获取物沿针道脱落;此外,同轴技术也可以减少针道种植转移。
总而言之,不用过分担心穿刺会导致癌细胞转移,其作为一项安全且有效的检查手段,在综合评估利弊之后,该做的还是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