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磨玻璃结节(GGN)是指存在于肺内的局灶性密度增高影但不足以掩盖潜在的支气管及血管束的一类病变,按照GGN是否伴有实质成分,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部分实性结节(PSN)。
GGN性质多样,可以是非肿瘤性病变,也可是肿瘤性病变,病理上GGN表现为局灶纤维化、肺泡出血、炎症、肿瘤细胞贴壁式生长,而其内的实性成分常为肿瘤细胞浸润生长、肿瘤细胞堆积、间质纤维化、细胞塌陷所致。
根据2021版WHO肺肿瘤分类: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归类为前驱腺体病变;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归类为腺癌。
GGN的生长衍变过程遵循由AAH、AIS、MIA到IAC的自然进展规律,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会一直处于某个病理阶段。自然衍变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病理类型衍变模式也有所不同,可以是密度减低直至完全消失,可以是形态的改变、体积的改变,还可以是结节内血管、支气管的变化等。具体如何衍变?一起来看看吧!
一、密度衍变
肺GGN的密度衍变可以是密度减低直至完全消失,也可以是密度增加、实性成分增多。
1、非肿瘤性病变
对于非肿瘤性病变如炎症、出血,常以pGGN表现为主。
此类结节病理上常表现为肺泡腔内炎细胞渗出或肺泡腔积血,临床上应对策略常以随访为主,推荐3个月随访。因为此类GGN常在3个月内有显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密度会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
但也有研究报道有些良性GGN内以PSN的形式出现,如病灶内部纤维化等,良性GGN内实性成分一般密度较高,形态不规则,可伴有钙化等,部分可在治疗后短期随访中吸收消失,与肿瘤性GGN内实性成分的表现有较大差异。
2、肿瘤性病变
对于肿瘤性GGN,它是由AAH、AIS、MIA到IAC的自然进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内密度会逐渐增加,实性成分也会逐渐增多。
浸润前病变的AAH、AIS细胞多沿肺泡壁伏壁生长,很少向周围浸润引起肺泡壁塌陷和肿瘤细胞的堆积。在CT上以pGGN多见,很少表现为PSN。
而浸润性病变的MIA和IAC病理上表现为肺泡壁塌陷、肿瘤细胞堆积以及肿瘤细胞向间质及肺泡腔浸润。CT上以PSN多见。
研究认为GGN内密度的增加与其生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GGN内实性成分的多少与其恶性程度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实性成分越多,恶性程度越大,侵袭性越强。而密度的增加对预测GGN的生长很有价值,也是向浸润性病变进展的一个表现。
二、边缘、形态衍变
GGN的边缘、形态衍变也是多样的。
对于以pGGN为主要表现的局灶性出血或炎性病变,形态多不规则,边缘多较模糊且与肺组织分界不清,病理上这类病变是由于炎性渗出并通过肺泡孔向周围扩散及肺泡间隔肿胀增厚等导致其边缘模糊。随着渗出的减少,其边缘可在短时间内变得清晰,此类病变常在短期随访或抗炎治疗后逐渐吸收、消散。
AAH及AIS以圆形多见,而IAC以不规则形多见且边缘粗糙,更易出现分叶征象。因为AAH、AIS中肿瘤细胞多沿肺泡壁伏壁生长,所以形态上多较规则,IAC由于各方向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各方向对肿瘤细胞生长束缚的程度不一致,或外周纤维组织的牵拉而导致其形状不规则。
有学者以PSN为表现的良性/浸润前病灶以及浸润性病灶的边缘进行研究,并根据PSN磨玻璃部分边界情况,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Ⅰ型,磨玻璃部分与肺交界面界模糊、与结节内实性成分交界面清晰;
Ⅱ型,磨玻璃部分与肺交界面清晰、与结节内实性成分交界面模糊;
Ⅲ型,磨玻璃部分与肺及结节内实性成分交界面均模糊;
Ⅳ型,磨玻璃部分与肺及结节内实性成分交界面均清晰。
结果显示:良性/浸润前组的病灶晕环多表现为Ⅲ型,MIA组与IAC组病灶的晕环多表现为Ⅱ型,这对于诊断这类病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AAH向IAC的形态学衍变过程遵循由规则向不规则形过渡的模式,且浸润前病变的边缘多清晰,而IAC的边缘以毛糙多见。
三、大小(直径和体积)衍变
对于非肿瘤性GGN,在随访过程中常表现为直径/体积缩小或吸收。
而对于以GGN为表现的浸润前病变或浸润性病变,其体积是通常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大,即GGN的体积越大,其病理级别越高。
对于大小的衡量以及变化,通常用直径、体积(V)、体积倍增时间(VDT)来反映,直径>6.5mm的GGN为AIS或MIA的可能性要大于AAH。
另有研究认为GGN直径为10mm可作为区分浸润前病变与MIA和IAC的临界值;在pGGN中,10mm也被认为是IAC与其他类别病变鉴别临界值,研究结果还显示直径≥10mm是pGGN生长的危险因素。
现在对GGN的VDT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但是在各类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pGGN的VDT值比PSN的VDT值要高。
有研究结果显示出部分GGN体积衍变过程的长时性和多变性,并不是所有GGN在进展为浸润性癌的过程中都是一直伴随体积增大的,对于GGN直径/体积变化的评估应综合判断、动态观察。
四、肺GGN内支气管改变
非肿瘤性GGN和浸润前GGN这两类病变,基本上都没有对支气管造成实质性的侵犯,这类病变支气管往往是沿病灶边缘走行或穿行于病灶内走行自然、管壁柔软。
而对于浸润性GGN,由于其浸润性生长以及细胞不断堆积,可导致支气管的阻塞、截断,并且由于肿瘤的侵犯,可导致支气管壁僵硬、扭曲。
学者将GGN与支气管的关系分为5型:
Ⅰ型为支气管在结节实性成分中呈截断表现;
Ⅱ型为支气管在结节实性成分中走行,伴或不伴扭曲、扩张;
Ⅲ型为支气管在磨玻璃成分中走行并扭曲、扩张;
Ⅳ型为支气管在磨玻璃成分中正常走行而无扭曲、扩张;
Ⅴ型为支气管在GGN旁绕行。
研究结果显示,良性GGN与支气管的关系以Ⅳ、Ⅴ型多见,而浸润性GGN与支气管的关系以Ⅰ、Ⅱ和Ⅲ型较多见。
GGN由AAH向IAC衍变过程中,病灶的侵袭性增强、累及支气管的可能性增大,所以结合以上分类标准,在评价GGN发展过程中其与支气管的关系时,应该着重观察支气管与GGN中磨玻璃成分、实性成分的关系以及支气管的形态、走行的变化。
五、肺GGN内血管改变
肺内GGN与肺内血管关系多样,常见的是肺血管于GGN内穿行或肺血管沿GGN边缘走行,有研究将血管与GGN的关系分为四型:
Ⅰ型,血管从GGN旁绕行;
Ⅱ型,血管在GGN内正常走行,无增粗、扭曲;
Ⅲ型,血管在GGN中走行并伴有扭曲、僵直,但无明显血管增多;
Ⅳ型,血管在GGN中走行,血管增粗或增多、聚集。
结果显示,良性GGN与血管的关系以Ⅰ和Ⅱ型多见。血管从GGN旁绕行提示GGN为良性病变;浸润前,组中GGN与血管的关系以Ⅱ型多见;腺癌组中GGN与血管的关系以Ⅲ及Ⅳ型较多见。
GGN内血管的扩张、扭曲、变形对诊断浸润病变很有价值,而GGN内血管的扭曲以及血管集束征是GGN纤维增生牵拉所致。对GGN内血管应关注血管的走行方式、形态的改变,这对判断GGN的性质更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