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化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支柱,但很多癌症发现即为晚期,这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加之部分患者害怕传统方法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因而常常“谈癌色变”,甚至主动选择放弃治疗。
随着抗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提高抗癌效果的同时,还能让患者获得更小的伤害、更高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抗癌亟需攻克的重点!近年来,医学专家们提出“肿瘤绿色治疗”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运用无创或微创手段,治疗肿瘤的一套综合治疗方案,相比传统的手术、放化疗,其损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患者的痛苦更少,或将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风向!
传统抗癌手段的是与非
众所周知,肿瘤传统治疗有三宝,分别是手术、放疗、化疗。
01
手术治疗
患者一旦确诊肿瘤后,尽早手术治疗往往是大多患者的第一选择,通过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局部病灶。
但由于肿瘤是全身性疾病,除了原发病灶外,身体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血液等处)仍可能残留众多的癌细胞。而手术治疗通常只能切除原发灶,对广泛转移的其他部位病灶往往无能为力。
02
放疗
传统放疗虽能杀灭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周围邻近的正常细胞;且对残留的肿瘤干细胞和其他处于非增殖期的癌细胞无效。
03
化疗
化疗只能杀灭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对非增殖期的瘤细胞作用甚弱,且对增殖的正常细胞也有很强的杀伤力,因而很多患者会在化疗后,出现很强的化疗副作用,比如出血、脱发、免疫力下降等。
四大疗法开启“肿瘤绿色治疗”新时代
01
靶向治疗:比化疗更精准、伤害更小的抗癌手段
化疗与靶向治疗都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01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
可有效靶向癌细胞生长和分裂所需的过程,如癌细胞复制DNA的能力,影响处于细胞周期特定阶段的细胞,但它们不会区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简而言之,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细胞。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化疗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表现,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治疗的耐受度,导致患者无法顺利完成治疗,最终影响治疗效果。
02
癌症靶向治疗药物
癌细胞内部存在一些差异性,靶向治疗就是针对癌症的某些特定突变,而开发的治疗性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等。通过将毒素直接输送到癌细胞、改变癌细胞内的蛋白质、阻断或关闭癌细胞生长或分裂的信号、阻止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的新血管的发育等途径,达到抗癌的目的。
与化疗不同,靶向治疗药物会改变细胞的内部运作,专注于癌细胞与正常健康细胞不同的部分,可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的细胞。因而,靶向治疗虽然也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皮肤干燥等副作用,但与传统化疗相比,其副作用大大减少。目前我国药监局和美国FDA已批准上市多款癌症靶向疗法,主要针对肺癌、结肠癌、肝细胞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血液肿瘤等多款癌种与靶点。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之前做过详细报道,大家可阅读原文:2024上半年,中国、美国新上市抗癌药大盘点!肿瘤患者再添57种新药,打响抗癌反击战。
02
肿瘤免疫重建综合疗法:安全有效,有效率高达97%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可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癌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肿瘤的最终演变。健康人的免疫系统足够强大,可以及时清除突变的癌细胞;但癌症患者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无法识别肿瘤抗原、或不能递呈肿瘤抗原信号,致使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顺利对癌细胞进行清除与杀伤。
01
免疫重建综合疗法的优势
免疫重建综合疗法是将患者的免疫细胞,在体外扩增,并回输到患者体内,以激活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免疫重建综合疗法已被证明可作为血液肿瘤、肺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高发性恶性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临床可与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抗癌方法联合使用,在改善患者免疫状态的同时,还可增强其他抗癌疗法的效果。此外,在总体生存率方面,与单独使用标准疗法的患者相比,应用免疫重建疗法的患者预后更好。
02
免疫重建安全可行,有效率高达97%
2023年,日本研究团队在《Cytotherap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免疫重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性的相关研究”。截至 2022 年9月30日的7年内,该研究共纳入了3839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子宫癌、卵巢癌、食管癌等),年龄中位数为64岁(范围:13~97岁),其中,507例(21.3%)仅接受免疫重建治疗而未接受任何联合治疗,而873例(36.7%)接受免疫重建治疗联合化疗。
结果显示,入组患者中仅3.0%(960例)出现不良反应,有效率高达97%。其中,注射部位反应最常见,约占DC疫苗治疗的94.2%。此外,接受αβT免疫治疗的患者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乏力、瘙痒等症状。
癌症免疫重建综合疗法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03
肿瘤热疗综合治疗:替代宫颈癌标准疗法,总生存率达51%
热疗是一种绿色抗癌治疗方法,使用的温度超过生理最佳水平,通常为40~43°C,持续时间约1小时。已在过去40多年间,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目前成功与放疗或化疗等多种抗癌手段结合,用于治疗多种肿瘤,比如宫颈癌、复发性乳腺癌、膀胱癌、头颈癌、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等。
1985年美国FDA将肿瘤热疗列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之后的第五大疗法。
热疗能够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期,并可增加放、化疗的敏感性,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被称之为“绿色疗法”。
01
肿瘤热疗:治疗宫颈癌的操作流程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目前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为顺铂联合放射治疗(放疗),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热疗(热辐射)联合放射治疗是一种成熟的替代方法。
患者在CT扫描后,进入热疗室开始治疗。医生先使用多传感器温度探头插入阴道、膀胱和直肠的热探头中。患者躺在床垫上,目标体积周围放置了四个天线。为避免皮肤灼伤,在天线和患者皮肤之间放置了水冷丸。接下来,根据CT上的肿瘤位置,将患者放置在系统中,肿瘤位于天线环的中心。需使用宫颈、膀胱和直肠中的温度探头进行微创温度监测。接通电源后,开始15~30分钟的加热期。当肿瘤温度达到41°C时,开始1小时的稳定状态期(详见下图)。
图 2 热疗治疗计划和治疗期间的温度
注:①图A:热疗治疗计划,在热疗治疗前直接用热探头进行原位热疗CT扫描,用红色勾勒出颈部肿瘤轮廓。红色区域代表热点,绿色区域代表冷点。
②图B:MRI扫描示肿瘤轮廓及位置。
③图C:真实的肿瘤温度曲线,包含治疗期间目标区域和周围区域的温度读数。
④图D:治疗期间简化的肿瘤温度曲线。
02
热疗联合放疗:总生存率达51%
《国际妇科癌症杂志》报道了一项关于“热疗与放疗联合,治疗盆腔肿瘤”的相关研究,本次研究共入组358例盆腔肿瘤(膀胱、直肠和宫颈癌)患者。
结果显示,与单纯放射疗法相比,接受放疗和热疗联合治疗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更高,局部控制更好,且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更好。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1%(热疗联合放疗) vs 41%(单纯放疗),总生存率分别为51%(热疗联合放疗) vs 27%(单纯放疗)。
04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成为治疗肿瘤新趋势
实际生活中,很多肿瘤患者一经发现已是中晚期了,大部分已经没有了手术机会,再加上很多患者的身体状况不能耐受化疗和放疗,那么这些肿瘤患者就适合选择介入治疗了。
介入治疗指的是临床医生在核磁、超声等影像诊断的监视和引导下,将微小导管介入到患者肿瘤血管处并注入高浓度抗癌药物,杀死或“饿死”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冷冻消融、冷热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杀灭肿瘤细胞。
血管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选择性的进入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抗癌药物(化疗药、靶向药等)及栓塞血管物质(即栓塞剂,如碘油、载药微球等),使药物直接打击肿瘤组织(物理上的直接将药物导入到病灶部位,而非靶向药物自我选择的直接攻击),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实现杀伤并“饿死”肿瘤细胞。
主要针对各种血供丰富的实体肿瘤,其中:
(1)TACE对于外科手术不能切除的肿瘤,可以用此法姑息治疗;也可治疗后使肿瘤缩小再行外科手术切除;还可用于肿瘤切除后预防复发的动脉内灌注化疗。
(2)“经导管动脉化学灌注”技术适用于各期肿瘤,尤其适用于那些失去手术机会或不宜手术的肝、肺、胃、胰腺、肾、盆腔、骨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或转移瘤。
02
非血管介入治疗
非血管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影像设备(CT或B超)实时引导,精准穿刺至肿瘤部位,通过物理、化学、内照射等手段,达到灭活肿瘤的目的。同时,该方法还可联合放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和远期疗效,其代表技术主要包括冷冻消融、康博刀冷热消融、放射性粒子照射、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运用,已成为继外科学和内科学之后的第三大学科。是现代抗癌手段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不仅创伤小,精准度高,更能有效的杀灭癌细胞,同时可以避免影响正常细胞和组织,不造成“二次伤害”。对于介入治疗来说,根本理念是“不切”。但是从消灭肿瘤的角度来说,却可以达到和手术切除近似的效果,为许许多多的肿瘤患者创造了生的希望。
总结
癌症作为一种非常狡猾且高度突变的复杂性疾病,很难依靠单一疗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现代肿瘤治疗中,传统三大传统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给所有癌症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近年来,随着抗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绿色治疗”的理念逐渐被提出,换言之就是在维持抗癌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治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依托于权威医院及权威专家的规范诊断;其次,在传统治疗(手术、放化疗)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患者的疾病状况、个体情况等因素后,结合靶向药、免疫重建综合治疗、介入治疗、热疗综合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以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癌症复发、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联删)